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教师团队赴“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”探索专业建设新路径
2025年4月25日,为紧跟机器人产业前沿趋势,深化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,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申耀武、苗振腾、姜文斌三位教师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,参加由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主办的“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(FAIR plus)”。此次展会汇聚全球顶尖技术、产业资源与学术力量,为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、推进产学研融合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聚焦前沿:技术融合与产业变革的深度洞察
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盛会,本届链接会以“具身智能驱动产业跃迁”为主题,涵盖3天主论坛、10余场新品发布会、20余场场景对接会及150余家产业链企业展示。三位教师重点参与了“具身智能机器人学术与产业前沿论坛”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校专场”等活动,深入探讨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、人形机器人标准化、开源生态共建等议题。
展会上,NVIDIA、优必选、达闼等头部企业展示了具身智能操作系统、多模态大模型赋能机器人、高精度核心部件等最新成果。
对接需求: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
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了“智能制造”“智慧康养”“智慧园区”等场景供需对接会,调研机器人技术在工业、服务、特种领域的应用痛点,并与企业代表就人才需求展开交流。此外,团队还与ROSCon开源社区、嘉立创技术沙龙等平台建立联系,计划引入开源项目实战、硬件创新工坊等模块,强化学生技术创新与工程落地能力。
改革方向:构建“技术+场景”双轮驱动培养体系
基于展会洞察,学院拟从两方面推进智能机器人专业改革:
1.课程迭代:增设智能语音识别、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、人形机器人应用技术等前沿课程,融入NVIDIA、ROS等企业认证体系;
2.实践升级:联合头部企业共建“AI+机器人”校外实训基地,开展智能制造、智慧服务等场景化项目实战;
展望未来:锚定国际化与产学研融合
本次参会为学院融入机器人产业生态圈、推动专业革新奠定基础。团队将积极借鉴展会中产业链协作经验,探索与高校、企业的课程互通与联合研发。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将持续关注技术变革与产业动态,以“前沿性、实践性、开放性”为导向,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