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开展春季思政第一课:激励大学生争当有责任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
2025年3月27日,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、院长梁荣新为学院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季思政第一课,主题为:当代大学生要立志做有责任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,在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。
梁荣新在课上强调,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。他带领学生回顾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先驱们的英勇事迹,1919年5月4日,李大钊、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邓小平等一众青年,以磅礴之力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,自此他们的人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此外,夏明翰、江竹筠、陈树湘等革命烈士,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,不惜牺牲生命,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当代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信心。
在谈到热爱祖国时,梁荣新列举了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反帝反封建的抗争、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归国助力“两弹”研制、戍边战士陈祥榕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等典型案例,深刻诠释了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、最持久的情感,是立德立功之本。
时代呼唤担当,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。梁荣新分享了多个展现青年担当精神的案例,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平均年龄不到24岁,他们在荒漠沙地艰苦奋斗,铸就塞罕坝精神;郎平24岁时带领中国女排实现奥运“三连冠”;黄文秀将30岁的芳华定格在扶贫路上;“中国天眼”、“北斗天团”、神舟团队、嫦娥五号项目、“复兴号”设计团队以及抗疫一线的“00后”们,平均年龄大多在30 - 37岁之间,他们在各自领域攻坚克难,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,这些都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。
梁荣新还指出,当代大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做新时代好学生,做到砥砺奋斗、锤炼品德修为、练就过硬本领。他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、脚踏实地,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,在担当中历练,在尽责中成长。
此次思政第一课,通过回顾历史、讲述案例,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,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立志成为有责任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